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4:50    次浏览
已经沉寂了一段时间的王宝强离婚事件最近又上了头条。前天,王宝强离婚案件,(其中也包括马蓉诉王宝强侵犯名誉权)在北京朝阳法院开庭审理。当时,法院门口聚集了大量的媒体与民众,现场甚至拉起了警戒线,一件普通的民事案件闹得沸沸扬扬,好不热闹。 尽管已经过了一段时间,可截至目前王宝强离婚案件的相关内容,仍然占据着微博实时热搜榜的靠前位置。而王宝强离婚的相关内容,阅读量竟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一百多亿次。王宝强的离婚声明微博,尽管距离发布已经有了两个月的时间,但到目前为止,仍有众多网友评论转发。 一个明星的家事竟能够有这么大的轰动效应!按照传统的观点,很多人会认为清官难断家务事,这种离婚案件,闹得如此大的动静实在是不正常,正所谓“家丑不可外扬”,像这种家庭内部矛盾,应当“不动声色”地解决为好,是不好放到台面上供大家品头论足的。像这样子搞的满城风雨,一定是炒作的结果。于是就有很多人不理解,这样炒作家丑,多么丢人,得不偿失。 中国人自古就比较内敛,也好面子。因此,自家的丑事也不想传出去,遭人耻笑是丢脸的大事。早在五百多年前,明代冯梦龙所著《醒世恒言》中就提到“家丑不可外扬,倘若传互外边,被人耻笑,事已至此,且再作区处。”不过,经济在发展,社会在进步,世界日趋纷繁复杂,风景愈发光怪陆离,还要不要用这种五百年前的观点来衡量当代社会的道德标准,这还真是个问题。王宝强的妻子被指出轨,不光背叛感情、背叛婚姻,而且还想侵吞王宝强的财产,网络舆论一边倒地认为:这样的不道德,妻子马蓉最好净身出户、身败名裂。可是,这个事件并不是简单的情感纠纷问题,其中不仅涉及了上亿资产,还有一系列附加内容,比如企业的股权分配、子女的抚养权等等,这些问题不是网友用道德谴责可以解决的,也超出了我国传统婚姻观念的处理范围,能依据的只能是现代社会普遍运用的法律和规则。法律如何裁判,也不能单纯地靠情感因素或者民意倾向来进行。 还有一个话题同样吸引眼球:上亿资产如何分配?甚至还有网友用一图解读的方式帮王宝强分析了1亿资产如何瓜分。分析之后有人替王宝强鸣不平:自己辛苦赚钱,妻子马蓉完全不工作,最后离婚马蓉有可能至少获得百万财产,“离婚致富”无疑是对传统婚姻观念和婚姻制度的巨大破坏。不管大家接受与否,但《婚姻法》对财产的分配,白纸黑字写在那里。此外,民众之所以对此事如此关注,其中除了粉丝们的热情,还是希望通过这次事件来看一看法律,将如何做出一个合情合理的公正判决。众人围观,除了一部分八卦好事者,多数还是想要看一看,在法治社会,清官如何来决断家务事。 有些“家丑”还是要清官来断我们从“家天下”的封建时代,到了如今的法治社会,一大进步就是可以靠发声来捍卫自己的权利。谁会喜欢自曝家丑?更多的无非只是去争取自己的权益。而很多事情的确需要我们发出自己的声音。女儿遭熟人性侵,这是家丑。家有网瘾少年被送去接受非人道治疗,这也是家丑。家庭暴力,这还是家丑。在我们曾经极力掩饰的“家丑”之下,到底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悲剧被简单“调解”一下了事?如果都是遵循着“家丑不可外扬”,不出声。我们如何让法律的光辉照进这些阴暗的角落呢?明星离婚案,围观猎奇的人肯定有,八卦娱乐的也肯定有,但热闹之后,法律裁判最终还会成为一副镇定剂。如今离婚率走高,财产分割是大问题,大家想要又需要看到一个影响力大的公正裁决,那些聚集在法院门口的民众,难道都是在看热闹的吗?其中不乏想看看名气在外的所谓“名人”是如何对簿公堂的?在网上打的不可开交的“八卦”是怎么在法律的裁判下归于平静的,如果法律给出的明确结果,正好让大众看到了有关财产分割、名誉损害等的正确解决方式,说不定也会成为一次普及法律的机会,如果这些社会公众人物“难断的家务事”被法律顺利的解决了,通过围观案件来树立法律意识说不定比提耳相告的方式更为有效呢。当代社会,不同以往。传统的观念社会在进步,理性日益成为主流,大家都有独立的人格,都拥有了捍卫自己权益的能力与环境,以前的所谓“家丑”,现在都可能进入法律规则调整的范围,以前可以靠道德谴责或者尊长裁判的方式,现在已经不能服众,而且,如今的网络环境下,维护自己的权益,发出自己的声音不再像过去那么困难,假如大家不再惊叹于明星家丑外扬引发的关注度,而是能理性地看待粉丝的热衷和法律的裁判,传统道德与现代法治的碰撞才不至于陷入尴尬,网络上多了理性地声音,关于王宝强家丑不外扬的争论才能对围观者有更好的指引和提醒。 编辑:齐逸凡